上海的大手筆新事物,470公里架空線入地并設置綜合桿
從上海市住建委主任黃永平前天也就是4月17日在做客《2018民生訪談》節目時,透露了上海市的一個大手筆——470公里的架空線將入地,并建設綜合桿。
這么大的手筆,2018年至2020年三年時間就將470公里的架空線入地,是多么龐大的工程!雖然現在全國都在做地下工程,也獲得中央的大力支持。還記得以前,中國的城市建設,基本都是聚集在地面以上,最后導致城市上空到處電線,光纖等等,還時不時某處斷落地面,導致交通事故不斷,甚至直接傷人等等事故時候發生。相比歐美國家的城市街景,不得不說,中國的城市建設地下工程還未成形。
上海的這個三年計劃——470公里架空線入地,不說別的,純粹從美化城市來說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不過大家都知道,架空線入地,沒什么大不了,但是綜合桿,好像沒怎么聽說過,是個什么東西呢?那我們好好看看上海是設計。
根據上海設計,上海的綜合桿設計是結合了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優秀設計,在研究了東京、倫敦、舊金山、新加坡等多座城市的綜合桿,在此基礎上,拿出了上海的設計。那么,上海市的設計標準是什么呢?上海綜合桿的設計標準:
1、2.5米以下的區域,主要是人行的信號燈,小型指示牌;
2、2.5米至5.5日這個高度,行車燈的信號燈,基本就是交通信號燈,一些道路標識標牌放置區;
3、5.5米至8日,設置的是大型的標識和監控探頭;
4、8米以上區域是路燈桿和其他的通訊設施。
這個設計,基本如上圖,從設計上說,基本就是把信號燈、路燈、道路指示牌和監控攝像頭等等多種桿件集合到一根桿子上去,達到了美化環境,多桿合一,期望以后全國其他城市都參考上海的做法,不至于滿大街的桿子。
從哪方面來說,架空線入地的綜合管網建設,地面多桿合一,至少能更大范圍給城市居民生活空間、更系統的建設地下管網系統、更完整做到城市規劃,以期達到可視化城市管理程度,亮化城市的目的。